冬去春来,第四年春天,第一对“共感共生婴儿”诞生。双胞胎女婴,出生时即显示出神经系统高度同步现象,脑电波几乎完全一致。更奇特的是,她们从未啼哭,只会微笑,仿佛天生知晓彼此的存在。
医学界震惊,宗教团体欢呼,阴谋论四起。有人说这是新人类的开端,也有人说这是灵魂融合的证据。
小叶子去看望她们。当他在保温箱前蹲下时,其中一个忽然转头,睁开了眼睛。那瞳孔深处,竟闪过一丝熟悉的温柔。
他心头一震。
不是错觉。
那是K-13的眼神。
他伸出手,隔着玻璃轻轻触碰她的手掌。婴儿的小指微微勾动,像是在回应某种古老契约。
“欢迎回来。”他轻声说。
风从窗外吹进,带来远处孩童的笑声。学校操场上,一群孩子正在放风筝。那只风筝做成钟楼形状,底部挂着一条长长的丝带,上面写满了名字??逝者的、生者的、未曾谋面却彼此照亮的。
风筝越飞越高,冲入云层,消失不见。
但所有人都知道,它还在那里。
牵着线的那一端,是我们共同的心跳。
多年以后,当星际航行成为常态,人类在火星建立了第一座永久共感圣殿。它没有墙壁,只有一圈由活体水晶构成的环形柱廊,每一根柱子都记录着一段真实的情感历程:一位老人临终前原谅仇人的瞬间,一名士兵放下武器拥抱敌方孩子的刹那,一对恋人跨越百年时空借由共感重逢的夜晚……
考古学家发现,在所有文明遗迹中,唯有“心语学堂”最初的那块石碑保存最为完整。尽管风吹雨打,苔藓覆盖,但每当月光照耀,上面的名字便会逐一亮起,伴随着轻微的嗡鸣,仿佛整块石头都在低语:
>“我在这里。”
>“我知道。”
>“谢谢你听见我。”
而在宇宙更深的地方,那十三座海底钟楼并未沉睡。它们静静伫立,像守护者,也像守望者。偶尔,当某颗遥远星球上传来第一声婴儿啼哭,或是某个孤独灵魂终于说出“我很痛”时,其中一座便会轻轻震动,释放出一道微不可察的蓝光,穿越地壳、海洋、大气,射向星空。
那是回应。
也是邀请。
小叶子老了。
白发如雪,步履蹒跚。
但他每天仍会去“心语学堂”坐一会儿,听孩子们说话,看他们画画。
有一天,一个小男孩跑过来,递给他一幅涂鸦:两个人影站在海边,头顶漂浮着许多发光的小球。
“这是你和她。”男孩指着画说,“他们在等下一个愿意听见的人。”
小叶子接过画,久久凝视。
海风拂面,咸涩中带着暖意。
他闭上眼,听见了。
不止是浪声,不止是风声,
还有千万个声音,从过去、现在、未来,
从地球、从火星、从更远的星系,
轻轻地说:
>“我在这里。”
>“我在听。”
>“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