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有人动容。
“过去二十年,我们的银幕越来越亮,票房越来越高,可有一群人,却活得越来越暗。他们是片场最早到、最晚走的人;是受伤了自己贴膏药、发烧了咬牙坚持拍完的人;是签了合同却拿不到钱、想维权却被骂‘不懂规矩’的人。”
她顿了顿,从包里取出一份名单。
“这是我整理的‘沉默者名录’。两年来,共有417名从业者因维权遭受打击报复。其中,68人被列为行业黑名单,32人遭遇车祸或‘突发疾病’住院,9人至今下落不明。”
会场一片死寂。
“有人说,这是个别现象,是管理漏洞。可我要说,这不是漏洞,是制度性的压迫!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剥削机器,在用恐惧维持运转!”
她的声音陡然提高。
“我们允许资本肆意扩张,却忘了问一句:谁在付出代价?我们追捧流量明星,却无视幕后千千万万撑起整部电影的普通人!我们设立金鸡百花,却让评奖沦为权力交易的筹码!”
台下有人低头,有人皱眉,也有人悄然鼓掌。
“所以今天,我提出三项具体建议:第一,建立全国统一的影视从业人员电子档案库,实现劳动合同、薪酬支付、社保缴纳全流程可追溯;第二,设立独立第三方仲裁委员会,专司处理行业内劳资纠纷,杜绝行政干预;第三,推动《文化艺术工作者保护法》立法进程,明确将打击报复、精神压迫、性胁迫等行为纳入刑事追责范畴!”
掌声开始响起,由零星到热烈,最终汇成雷鸣。
第二天,《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让文艺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新华社通稿称:“冷芭女士的发言,直指行业积弊,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的社会担当。”
与此同时,“破茧公民记者计划”正式上线。首批百名学员的信息经审核后录入平台,每人配备专属加密通讯设备。短短四十八小时内,平台收到举报线索153条,涉及八个省份、二十三个剧组。
其中一条尤为触目惊心:西部某历史题材大片拍摄期间,上百名群演连续工作三十六小时,多人晕厥送医,制片方竟以“自愿签署高强度协议”为由拒绝赔偿。
冷芭立即联动公益律师团介入,并授权媒体曝光。事件发酵仅半天,国家广电总局便下发紧急通知,责令该剧组停工整改,涉事公司列入重点监管名单。
然而,风暴也在另一面酝酿。
某深夜,冷芭正在办公室审阅新一期维权案例汇总,手机突然弹出一条匿名短信:**“你以为你在救世?你不过是在掘墓。你母亲的病历,我们随时可以改。”**
她盯着屏幕,心跳未乱。
五分钟后,她将短信截图发送给公安联络人,并附言:“请启动对相关人员的背景排查,尤其是近期接触过我母亲主治医生的外来访客。”
她知道,敌人仍在窥视。
但她更清楚,退缩只会让黑暗蔓延。
次日清晨,她来到医院探望一位因揭露剧组偷税而遭围殴的场务小陈。病房里,年轻人脸上还缠着纱布,见到她却笑了:“冷导,我没怂。我把那天拍的所有账本照片都传上去了,现在已经有十几个人联系我说要作证。”
冷芭握住他的手:“你才是真正的勇士。”
走出医院,阳光正好。她抬头望天,忽然收到阿凯语音:“找到了!我们在沈鸿远硬盘深处恢复出一段隐藏音频??是他和周临川十年前的密谈录音。里面提到一笔两亿元的‘文化扶持专项资金’,通过虚假项目套取后,转入了一个名为‘星辰教育基金会’的离岸账户。而这笔钱,后来资助了三家主流影视媒体的创办!”
冷芭脚步猛然顿住。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仅制作端被操控,连舆论阵地也被早早占领!
她立刻调取公开资料,发现这三家媒体多年来持续抹黑独立导演、打压弱势群体发声,尤其对她本人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恶意报道,诸如“冷芭借母亲炒作”、“破茧行动实为敛财工具”等等。
原来,每一场攻击,都有源头。
“把证据打包,提交中央巡视组。”她冷静下令,“同时联系财经媒体,准备做一期深度调查纪录片??名字就叫《谁在控制我们的银幕?》”
筹备过程中,她意外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星辰教育基金会”原财务主管,现已移民海外。
“我不想再当帮凶了。”男人声音疲惫,“我可以提供完整的资金流转图谱,包括国内代理人名单。但我有个条件??你们必须保证我妹妹的安全。她还在国内教书,住在南京。”
冷芭郑重承诺:“我们会安排她进入WitnessProtectionProgram(证人保护计划)试点项目,直到案件终结。”
三天后,一份长达二百页的PDF文件悄然抵达邮箱。里面详尽记录了十年间逾十二亿元公共资金如何被层层洗转、伪装成“公益投资”,最终服务于特定政治人脉与商业集团的利益输送。
这份材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