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青舟眉头紧锁:“他为什么要让你改?他知道你不是航天动力专业的。”
“所以我问他,他说……”宋瑶咬了咬唇,“他说你是他最好的朋友,如果连你老婆都觉得没问题,那别人也就不会深究了。”
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许青舟盯着她的眼睛:“他是想借你之手,让我放松警惕?”
宋瑶摇头:“我不知道。也许他只是太想让这个项目立项了。你也知道,最近上面在推‘深空探索十年计划’,谁要是能拿出突破性方案,资源倾斜可不是一点点。”
“可拿虚假数据骗审批,这是原则问题!”许青舟猛地站起身,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怒意,“这不是创新,是欺骗!”
“我知道。”宋瑶也站起来,抓住他的手,“所以我没答应他。我还问他,这些数据来源到底是什么,他支支吾吾说是在国外交流时‘参考了一些未公开资料’……许青舟,你不觉得有问题吗?去英国交流的,不只是他一个人。”
许青舟心头一震。
“你是说……龙风英?”
“对。”宋瑶点头,“那天晚上,杨方旭抱着龙风英进卧室之前,我听见他们在客厅吵架。龙风英说‘你不能拿那些东西出来’,杨方旭说‘我已经没退路了’。后来就没声音了。”
许青舟呼吸一滞。
他忽然明白为什么杨方旭最近状态异常??不仅仅是因为科研压力,而是他已经卷入了一场远超技术范畴的博弈。
“明天专家来了,我必须把这事查清楚。”他沉声道。
第二天上午十点,首都航天研究院会议室。
六位来自航天一院、五院的专家围坐在椭圆桌旁,投影仪上正播放着八模式引擎的三维剖面图。杨方旭站在一侧,神情自信,语速流畅。
“各位请看,这是第一至第八模式的切换逻辑路径。地面起飞阶段采用冷核冲压,速度达到5马赫后转入混合燃烧模式,此时引入液氢进行预冷却……”
许青舟坐在角落,默默记录着每一项参数。当他看到“第三模式启动阈值:高度32km,速度6。8kms”时,笔尖一顿。
这个数值不对。
按照大气密度衰减曲线,32公里高空已接近中间层,空气极为稀薄,冷核冲压几乎无法维持有效进气。而6。8kms的速度,早已超过该高度下任何常规飞行器的安全极限。
他举手打断:“杨工,这里的数据来源是?”
杨方旭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这是我们团队联合清华航院做的仿真推演,具体细节还在整理中。”
“有没有原始数据集?我想看一下边界条件设置。”
“这个……暂时不方便公开。”杨方旭脸色微变,“涉及合作单位的保密协议。”
许青舟眯起眼:“也就是说,你们还没有实测验证,全靠模拟?”
“目前确实是模拟为主。”杨方旭语气强硬起来,“但科学探索本就是先有理论,再有实践。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也没人当场拿望远镜去验证吧?”
会议室气氛骤然紧张。
一位白发老专家咳嗽两声,开口道:“小杨啊,你的想法我很欣赏。但航天工程容不得半点虚浮。我们不是写小说,不能靠想象力飞向月球。你这个第三模式切换点,至少比现有模型提前了8公里,万一飞行器失稳,后果不堪设想。”
其他人纷纷点头。
杨方旭额头冒汗,却仍强撑:“我们可以做风洞试验,也可以申请高空探测试验平台……只要项目立项,一切都能推进。”
“前提是立项依据要站得住脚。”许青舟冷冷道,“否则,就是拿国家经费冒险。”
两人目光对撞,空气中仿佛擦出火花。
会议最终无果而终。专家组决定暂缓评审,要求补充至少三项关键实验数据。
散会后,许青舟拦住了准备离开的杨方旭。
“你到底想干什么?”他直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