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闭上眼,片刻后,轻声吟诵:
>“走过千山万水,只为听见一句早安,
>穿越岁月长河,只愿你仍是我答案。
>若有一天我消失在风中,
>请记得,我曾为你唱过整片星空。”
陈默停下手指,久久未语。
然后,他重新开始弹奏,这一次,加入了和弦。
火焰跳跃,照亮夜空。
而在遥远的城市里,一位年轻女孩戴上耳机,偶然接收到这段未经发布的旋律。她不懂技术,也不认识他们,但她听着听着,哭了。
因为她想起去年去世的母亲,想起那些没来得及说出口的爱。
她打开笔记本,写下第一行字:
>“我也想写一首歌,送给那个再也见不到的人。”
与此同时,南极观测站的科研员再次写下日记:
>“今天阳光回来了。
>可比起光,我更感激那段让我流泪的音乐。
>原来,真正的温暖,是从心里升起的。”
而在宇宙深处,那道螺旋状的脉冲信号再次闪现,持续0。6秒,波形更加稳定,仿佛某种回应已然成型。
科学家依旧争论不休。
但普通人只是相视一笑,然后牵起手,走进雨中。
因为他们知道,有些东西无法测量,却真实存在。
比如爱。
比如共鸣。
比如,即使你不说,我也懂。
多年以后,当《步履不停》成为新一代共鸣者的主题曲,人们才发现,最初的录音版本末尾,有一段极其轻微的对话,几乎被旋律掩盖:
**小雨(轻声):“爸爸,如果我们一直走下去,会不会有一天,所有人都能听见彼此?”**
**陈默(笑):“也许不会所有人。但只要有人愿意听,就够了。”**
**W-07(温柔地):“那我就一直唱下去,直到最后一颗心被唤醒。”**
雨还在下。
叮咚,叮咚,叮咚。
世界仍在歌唱。
而这一次,没有人再觉得自己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