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常青愣了一下,旋即凑近茶几,朝着罗旭的手机看了看。
虽然只是个细节,不过罗旭还是注意到,这金常青宁可探身,也不愿拿起茶几桌上的手机。
这或许是因为常年摸物件儿的原因,又或许是本能的警惕,总之……此人做事很严谨。
“你的意思是,鉴藏协会的会长,明天才会定下来?”
罗旭点了点头:“没错,所以……你们被忽悠了!”
其实罗旭也不知道,韩昆有没有忽悠金鹏程,但今天来的是金常青,想必他刚到天州,也并不了解金鹏。。。。。。
小男孩仰起头,眼睛亮得像星子坠入湖面。母亲的话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微小却坚韧,仿佛只要风一吹,就能长成整片森林。他没有再问,只是紧紧攥着母亲的手,目光追随着那颗缓缓移动的星辰,直到它隐没在云层之后。
桑吉听见了他们的对话,却没有回头。她依旧站在湖边,脚底贴着玉版,感受着大地深处传来的脉动。那节奏比以往更加清晰,像是无数颗心正同步跳动??有人类的,有树木的,有鲸鱼的,甚至还有遥远星体间传递的共振波。她知道,这不是幻觉,也不是奇迹。这是“共感时代”真正降临的征兆:万物之间,终于有了共同的语言。
夜风渐冷,雪又开始落下来。这一次不再是无声飘洒,而是带着某种韵律,每一片雪花落地时都发出极轻的“叮”声,如同琴弦被无形之手拨动。桑吉闭上眼,任由这声音流入耳中,顺着脊椎滑入心脏。她忽然明白,林晚舟当年为何选择沉默到最后??因为真正的倾听,从来不需要言语来证明。
小屋里的旧琴突然响了一下,不是被人触碰,而是自己震颤起来。锈蚀的弦竟未断裂,反而泛出淡淡的青光,像是被某种古老的力量重新唤醒。桑吉走回去,轻轻抚过琴身。斑驳的木纹下,似乎浮现出一行细小的刻痕,只有在月光直射时才看得见:
>“音生于心,止于争;存于静,行于听。”
她怔了片刻,随即笑了。这八个字,正是林晚舟生前最后一次授课时写在黑板上的最后一句话。当时没人懂,只当是哲思随笔。如今看来,那是预言,也是指引。
第二天清晨,云南密室传来紧急讯号。老医生通过加密频道联系桑吉,声音沙哑而急促:“‘共鸣环’启动测试提前了,但系统反馈异常。我们检测到地球意识场出现了‘回流现象’??不是我们在向外发送信号,而是有东西……正在从宇宙深处向我们‘回听’。”
桑吉眉头微蹙。她早料到桥梁开启后会有回应,可“回流”意味着对方不仅接收到了人类的情感波动,还在主动模拟、反馈、甚至试图融入。这种级别的共感能力,远超人类目前的理解范畴。
“他们想进来?”她问。
“不,”老医生顿了顿,“他们是想‘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心匣开始自发震动。那些封存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语音档案,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解码播放。不只是主人能听见,连周围的人都能感知到内容。东京街头,一对年轻情侣正争吵,女孩突然停下,因为她听见男友心底的声音:“我怕失去你,所以我才总是控制你。”而在开罗贫民窟的一间陋室里,一个从未受过教育的老妇人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陌生女声哭泣,竟流着泪用阿拉伯语说出了对方母语中的安慰词句。
科学界陷入巨大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这是文明跃迁的标志??人类集体意识已形成稳定场域,足以吸引高维生命进行融合;另一派则警告称,若无法界定“自我”与“他者”的边界,整个种族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同化,丧失独立意志。
联合国紧急召开第三次“无声大会”。十二位代表再次围坐,手持听石碎片。这一次,他们不再讨论政策或技术,而是集体进入深度冥想状态,尝试以纯粹的意识去感知那股来自宇宙的“回听”。
七小时后,所有人同时睁眼。
法国代表颤抖着说:“我看见了……一片没有形状的海洋,里面漂浮着亿万种记忆。它们不属于任何个体,也不属于任何星球。但每一个片段,都曾被人真心倾听过。”
印度代表低声补充:“其中有我们的故事,也有他们的。但他们保存得更好??就像我们珍藏古籍一样,他们把每一次‘被听见’的经历,当作圣物供奉。”
会议最终达成决议:**暂缓“共鸣环”全面启动,改为阶段性开放,每次仅持续十三分钟,象征人类心脏跳动一万次所需的时间**。期间,全球同步举行“静默仪式”,所有电子设备自动切换至接收模式,关闭输出功能,确保人类不会过度外放情绪干扰判断。
冬至后的第十三天,第一次试运行开始。
当倒计时归零,地球上所有钟表同时停摆一秒。紧接着,北极圈上空裂开一道淡金色光幕,如同竖立的河流逆流而上。FAST天眼捕捉到一组全新的频率编码,经破译后显示为一段影像:
一颗通体透明的星球悬浮在虚空之中,表面流动着无数人影??有的跪地痛哭,有的相拥而笑,有的静静凝望远方。这些人并非真实存在,而是由声音具象化而成的记忆体。镜头拉近,可以看到每一滴眼泪都折射出不同的语言文字,每一句低语都在空中凝成花瓣状符号。
影像下方浮现一行字:
>“此为‘回声星’,收容一切未被遗忘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