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源于还恩的靠近,不知不觉间,已悄然变质,染上了少女情窦初开的花蕾。
顾花颜偶尔会在心中唾骂自己的无耻,竟以这种“手段”,去为博得恩人的目光。她无数次在心底狠狠警告自己,风尘女子,不该,也绝不能生出半分玷污他那般的人。
她用“我这样的人”,困住了自己。这样仍嫌不够,还要用“他那样的人”,再给两人之间,隔开厚厚的冰层。
这一日,杨宴休沐,在书房习字。顾花颜照例端了茶点进去,轻轻放在书案一角。
杨宴并未抬头,只专注于笔下的字。顾花颜不敢打扰,正欲悄声退下,却听他忽然开口:“会磨墨吗?”
顾花颜一怔,点了点头:“会的。”
她走到他身侧,挽起袖口,露出纤细的手腕,拿起那方上好的徽墨,注入少许清水,开始细细地研磨起来。动作优雅,力道均匀,显然是自幼习得的功底。
杨宴停下笔,看着她研磨的手,忽然道:“你这磨墨的手法,倒是少见。拇指轻抵,余指环握,似兰花瓣……我记得,许多年前,在顾府的赏花宴上,见过顾家小姐为父磨墨,便是如此。”
顾花颜的手猛地一颤,墨汁险些溅出。她愕然抬头,看向杨宴。
“你……杨大人怎么会知晓……”
杨宴没有立刻回答,只将笔轻轻搁在一旁,抬头看向顾花颜。
那神色一如既往的平静,但顾花颜从他眼眸中望见错愕又惊疑的自己。
真是难看。
她在心底苦笑一声,还没来得及再多嘲讽自己几句,便听见杨宴再次开口道:
“还没想起来么。”
明明是一个问句,却被他说成陈述。顾花颜心底慌乱一片,自然也忽略了他语气中细微的失落与自嘲。
她沉默再三,反反复复欲言又止,最后只吐出两个字的犹疑:“什么……”
大概是觉得这两个字太过敷衍,顾花颜又察言观色,试探着添了一句:“我……赏花宴上,我……未曾见过杨大人。”
杨宴轻笑了一声。那笑声似乎含着“果然如此”的无奈。顾花颜看见他又垂下眸子,不再看着自己,语气中的叹息满溢:“我以为,那日你替我解围,就已经想起来了。”
解围?什么解围?
顾花颜皱着眉回想,从初见想到刚入杨府,在脑海中翻来覆去,却始终得不到一点线索。
她这时倒是想起来半真半假的在心底夸上自己那么两句,从小到大见义勇为的时做得不算少,现在要翻出自己曾做过的好人好事,真是有些无从下手了。
杨宴就在一片沉默中,缓缓开口道:“那时你我不过十岁。”
顾花颜听他此言,眉头皱得更紧,在翻飞的回忆中重新搜寻。
杨宴见她仍不开窍,眼中无奈更甚,多提了四个字:“琼林宴外。”
顾花颜惊醒一般,猛然从思绪中抽身而出,刹那间,一个尚有些幼稚的身影慢慢从一片白光中走近,面庞犹带青涩,与面前这位大人的眉眼渐渐重叠。
“是你……”她声线发抖,瞳孔都在微微颤动,忍不住又重复了一遍:“是你……”
杨宴见她终于想起,那双往日总是有些疏离的神色,此刻终于化作一汪初融的春水,被长夏的风吹起满池皱波。
“四月十八,琼林宴外。”他的语气忽而变得温柔好似呢喃,在顾花颜仍在震惊的余韵里悠悠道来:“初见玉兰树下,你也是那样替我解围。”
“连衣裳和发簪的样式,都未曾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