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分装。”陈砚站在控制台前,声音沙哑,“终末之汤正在被拆解成可传输单元,通过跨维灶网向三千文明节点播撒。这不是终结,是扩散。”
林远舟忽然想起什么,快步走向档案舱。几分钟后,他抱着一本全新的日志回来,封面写着《归灶录》。
“我们不能再只记录遗言了。”他说,“现在要记的是‘谁收到了那一口汤’。”
第一个名字很快浮现:
>**火星第三基地?张老太太**
>症状:失语三年
>反应:喝下共享汤后,喃喃说出亡孙乳名,流泪进食半碗米饭
>附加留言(由护理机器人转译):“小宝啊,奶奶今天做的红烧肉,是你最爱的那种甜口。”
第二个名字接踵而至:
>**流浪者联盟?编号X-9**
>身份:无国籍星际拾荒者
>反应:食用忆果粥后,主动归还十年前偷走的地球古董锅
>附言录音:“我不配拥有它……但今晚,我梦见妈妈给我盖被子。”
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名单如雪片般飘落,覆盖了整块主屏幕。有的文明甚至没有实体形态,仅以频率存在,却仍能感知到那份温热??他们反馈的信息竟是旋律:一首从未写完的摇篮曲,在汤的作用下终于迎来了最后一个音符。
小芜看着这一切,忽然意识到一件事:“我们一直以为‘终末厨房’是为了让死者得以安息。可实际上……它是让活人学会告别。”
“不对。”陈砚摇头,“它是让活着本身,变成一种延续。”
就在这时,守灶树猛然震动,整棵植株腾空而起,悬于飞船正上方。它的根系展开如网,叶片尽数脱落,化作漫天光点,围绕心舟一号旋转一周后,齐齐射向宇宙深处。
“它在播种。”林远舟喃喃。
“不,”小禾抹去泪水,仰望着那场壮丽的光雨,“它在传火。”
自此之后,银河中陆续出现新的现象:某些废弃空间站的通风管道里长出了会分泌调味汁的苔藓;黑洞边缘观测到稳定的热源波动,形似灶台余烬;甚至有探险队在死寂行星的地壳下发现完整的地下厨房群落,灶膛尚温,墙上刻满陌生文字的菜谱。
人们开始相信,只要还有饥饿,还有思念,还有愿意为他人点燃炉火的瞬间,厨房就不会真正消亡。
数月后的一个清晨,小芜照例早起熬粥。这次她没加忆果,也没刻意模仿任何人的手法,只是随性而为。可当锅盖轻跳发出“叮”的一声时,她分明听见另一个声音混在其中??很轻,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却又无比熟悉。
“妈,早饭好了吗?”
她浑身一颤,手中的勺子差点掉落。
那不是幻觉。监控数据显示,就在那一秒,守灶树的新芽叶片上,浮现出了小川童年时期的笔迹:**“今天想吃炸酱面!”**
她笑了,眼角含泪。
“好,这就做。”
她取出冰箱里冷冻多年的自制炸酱,那是小川最后一次回家时亲手封存的。解冻时油脂缓缓融化,香气扑鼻,仿佛时光倒流。她一边煮面一边哼歌,是当年小川最爱听的那首老调儿。面条入碗,酱料淋上,再撒一把葱花。
端出去时,餐桌旁似乎多了一个人影。虚幻,却温暖。
她没说话,只把一碗面轻轻推过去。
风从窗缝钻入,吹动窗帘一角。锅盖又“叮”了一声。
她坐下,开始吃自己的那份粥。
同一时刻,陈砚在控制室调阅最新数据流。一条异常信号引起了他的注意??来自宇宙边缘的一颗孤星,那里本应空无一物,却检测到持续不断的烹饪热力图谱。更奇怪的是,那热量模式竟与陆临当年的操作习惯完全一致:油温精确到±0。5℃,翻炒频率恒定每分钟次,收汁时机永远卡在香气峰值前3秒。
他立即接入远程观测镜头。
画面亮起的刹那,他屏住了呼吸。
一片荒芜的陨石平原中央,矗立着一口锈迹斑斑的铁锅。锅下无火,锅中无物。可就在镜头聚焦的瞬间,锅底忽然泛起涟漪般的蓝光,一道身影缓缓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