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
烟尘滚滚,马蹄声如雷,功夫不大,三百三十组察合台汗国战士,已经将十万欧罗巴联军四面包围。
“杀!”
每组首先首先派出一队,向着欧罗巴军阵奔驰而来。到了一百二十步的距离上,又陡然转弯,贴着欧罗巴联军的军阵奔驰。
不用瞄准,直接仰射,每人连放五箭后,才回转之前的出发地。
第一队刚刚回转,第二队的攻击又到。第二队之后就是第三队,第三队之后又是第一队……如此循环往复,连绵不绝!
漫天箭雨如飞蝗一般,向着欧罗巴军的军阵倾泻而来。
这些弓箭的打击当然不是重点,即便是抛射,到了一百二十步的距离上,威力也弱的可怜。
再加上对面的欧罗巴精锐步卒也尽皆披甲,那威力就更可怜了。
重点在于袭扰和试探。
他们要让欧罗巴联军心烦意乱,以便试探出欧罗巴联军的薄弱之处。
嗖嗖嗖!
欧罗巴联军的十字弩手们不断进行着反击、
一百年前,教皇英诺森二世,的确下达了十字弩的禁令,但那只是禁于在罗马教内部的战争中使用,并没有禁止对异教徒使用。事实上,这条禁令自从发布之日,就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名存实亡了。
比如四十五年前,英格兰的狮心王理查一世,就是在和法兰西的战争中,被一支十字弩箭射中了肩胛。在拔除弩箭时,箭头断入体内,伤口变成坏疽,这在当时不可治疗,病重而亡了。
如今,十字弩已经成为欧罗巴精锐部队的最常用的弓弩装备。训练有素的弩手们奋力装填着弩箭,向着察合台汗国的袭扰部队进行反击。
然而,欧罗巴人军中的十字弩为了取得良好的破甲效果,弩箭本身以沉重、短、头大为主要特点,同样的射程所需的拉力是弓的两倍以上,射速则只有同等威力的弓的三到五分之一。
察合台汗国的士兵们距离掐的极准,一百二十步的距离上,这些十字弩已经对他们构不成多大的威胁。
那些弩手的射速还不到他们的三分之一,让这种威胁进一步降低。
所以,察合台如果想用麾下骑兵强破欧罗巴人大量装备十字弩的军阵的话,简直就是找死。但是,如果用轻骑兵袭扰,这些十字弩手能起到的反制作用就弱得可怜了。
随着那些十字弩手体力的消耗,他们的射速越来越慢,反制的力度也越来越低。
察合台汗国骑兵在一百二十步上距离的抛射,虽然给欧罗巴联军的披甲士兵造不成太大的伤亡。但是,那些马没披甲啊!
战马对痛苦的忍耐程度,也远不如人类。
从天空而落的箭雨,有些刺入了战马的皮肉,让这些战马分外难挨。它们不断躁动着,试图摆脱骑手的控制,逃离这恐怖的战场。
有些欧罗巴军士的倒霉蛋,被抛射的箭雨射中了面颊、手、脚,在战阵中发出了痛苦的哀嚎。
欧罗巴人终于忍不住了,三千轻骑兵从左翼冲出,向着袭扰的察合台汗国轻骑兵直杀而来。
察合台汗国的袭扰的轻骑兵果断后退,与此同时,察合台战车上的大纛摆动,五支千人队直迎而来。
必须说明的是,欧罗巴人的骑兵,是严格分着三六九等的。战力最强的属于重骑兵部队,由那些封爵的子侄,甚至是那些封爵本人组成。
他们既有着充足的营养,又有足够的空闲时间进行训练,更有足够的财富置办得起战马和昂贵的盔甲。
那些轻骑兵比起他们就差远了,这些人出身平民或者属于小贵族的子侄,无论营养、训练时间,乃至于战马的质量、武器的质量,都要逊色了不仅一筹。
而察合台汗国的重骑兵,虽然平均素质也在轻骑兵之上,但二者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
另外,察合台麾下全是骑兵,比欧罗巴联军的骑兵人数要多,能调动的轻骑兵自然也要更多。
功夫不大,那支轻骑兵就败退回了本阵。
不过,作为欧罗巴联军主帅的英诺森四世,却是不惊反喜。
因为经过近两年的征战,他已经明白,察合台汗国的大军是蒙古军中最弱的一部分。
如今,察合台的大纛就在那里,刚才那五千轻骑的表现也比较一般,都证明了这确实是察合台汗国的主力。
对面仅仅五万大军,还是蒙古军中最弱的队伍,那还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