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愿意分享的人类。”
但在核心档案室,他们发现了真正震撼之物:一面巨大的镜墙,上面映照的并非人脸,而是历代重大抉择时刻的集体意识波动图谱。最明亮的几点分别是:跨海大桥贯通、万人书启动、微光认证实施……而最黯淡的,则是每一次战争爆发、每一次歧视立法、每一次闭关锁国。
镜墙中央镌刻一行大字:
>**“文明的高度,不在于掌握多少秘密,而在于愿将多少光明交给陌生人。”**
归墟学城重见天日后,全球格局悄然重构。曾经争夺资源的国家开始联合运营“知识共享池”,所有专利开放基础使用权。饥荒地区用古老农法结合现代生态技术实现自给;贫民窟改造采用千年传承的通风与采光智慧;甚至连语言障碍也在多语共生系统的推动下逐步消融。
十年光阴流转。
林知遥已年近四十,鬓角微霜。她不再频繁演讲,而是定居听潮书院,主持“青年叩门者”培养计划。每年春分,她都会带新生前往戈壁石殿遗址,在同心圆纹中央静坐一夜,聆听风沙中的低语。
这一届学员中有个特别的女孩,名叫沈眠,天生无法说话,却拥有极强的记忆共感能力。她在体验玄渊记忆时突然流泪,写下一句话:
>“我梦见他喝下井水那天,其实已经预见我们会失败无数次。”
林知遥心头一震。当晚,她独自登上听潮树顶,取出珍藏多年的白玉权杖。月光下,权杖内部竟浮现出细密纹路,拼合成一幅地图??指向南极冰盖之下。
三天后,探险队破冰而入。在万年寒冰包裹中,他们发现一口石井,井壁刻满预言式的图文:未来某日,当人类彻底依赖机械智能时,将面临一次“认知断崖”??机器能算尽一切,却无法理解“为何要善待无利益关联者”。届时,唯有饮下此井之水者,方能重启人性火种。
井中无水,唯余一层晶莹粉末。检测显示,其成分与听潮泉、归墟能量核心完全一致。
林知遥带回样本,交予科学委员会。但她私下告诉苏砚:“我不确定我们是否准备好面对那一天。有时候我觉得,进步太快反而让人忘了走路的感觉。”
苏砚望着窗外孩童嬉戏的身影,微笑道:“那就教他们重新走路吧。不是用算法,而是用手牵手。”
又是一年春分。
新一代青年走上高台,发表问政提案。其中一项引发热议:建议拆除所有“英雄纪念碑”,改为“平凡之路”体验馆,让人们亲自走过环卫工凌晨扫街的路线、护士连续值班三十六小时的模拟病房、教师批改作业至深夜的真实情境。
投票结果出炉:支持率98。7%。
当晚,林知遥梦见自己站在宇宙边缘,面前是一扇巨门,门缝透出柔和光芒。她伸手欲推,忽闻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是年轻的姬渊,是苍老的阿萝,是沉默的陆九,是无数未曾留名的普通人,齐声说道:
>“你不必推开它。你已经在门内。”
她醒来时,晨光正照在铜镜上。镜面依旧平静,但若凝视久了,会发现其中隐约浮动着一张又一张脸??有笑的,有哭的,有沉思的,有奔跑的。他们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而是此刻正在生活着的人们。
她走到窗前,看见孩子们正在书院后院栽种新树苗。每棵树下埋着一个密封陶罐,里面装着写给百年后读者的信。一个小男孩跑过来,仰头问:“林老师,我也能写吗?我不会写字,但我画了个太阳。”
林知遥蹲下身,握住他的手:“当然可以。而且你要记住,每一个愿意画太阳的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守门者。”
风穿过树林,铜镜轻轻嗡鸣。
远处海平面,一艘无人驾驶的科研船正驶向深海热泉区。船上搭载的最后一项设备,是由陆九晚年绘制的“人间百态图”全息数据库。按照他的遗嘱,当人类首次接触外星文明时,这艘船将成为第一个发出信号的使者。
图卷开篇写着一句话,据说是他在生命最后一天,用颤抖的手亲自添上的:
>**“我们犯过错,流过泪,但从未停止相信美好。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多年以后,当地球终于接收到遥远星系的回应信号时,解码出来的第一句话竟是汉语古音诵读的八个字:
>**“问祖先,亦问来者。”**
那一刻,听潮树开出前所未有的银色花朵,花瓣飘落处,铜镜彻底消失,只在地上留下一圈年轮般的印记。
而新的孩童指着天空中新出现的星座,兴奋地喊道:
>“看!那是我们的桥,通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