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笑道:“没关系,我们可以每年都带他来看雪。”
阿野微微一笑,心想:这便是最好的传承。
当晚,他又梦到了那扇半开的门。草原依旧辽阔,光影流动,无数面孔微笑着凝视他。这次,他不再犹豫,向前迈出一步。
门内传来熟悉的声音:
>“欢迎回来。”
>“你终于愿意放下了吗?”
他点头:“我不是放下了你们,而是学会了背着你们继续走。”
门缓缓关闭,却没有隔绝视线。他知道,下次开启时,将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
翌日黎明,全球同步观测到一次罕见天文现象:十三颗恒星同时亮度增强,排列成环状结构,与当年接收到的外星信号图案完全一致。科学家无法解释其物理机制,只能将其定义为“跨文明共振事件”。
而在南荒雨林,祭司们发现古老的符文灰烬自发重组,形成新的图腾??一只展翅的鸟,口中衔着一枚铜铃。
林昊抱着钟子站在村口,望着远方升起的晨光。“爸爸,”孩子问,“我们还会再见他们吗?”
“也许不会以现在的样子。”林昊说,“但他们留给我们的东西,会一直活下去。”
钟子想了想,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石头,上面用红泥画了个笑脸。“那我把这个送给风吧。”他说着,用力掷向天空。
石头划出弧线,落入溪流,激起一圈涟漪。水流载着它远去,如同多年前那只纸船。
与此同时,在地球轨道上,第一艘深空文明交流舰已完成最后调试。舰体通体洁白,无武器配置,仅在舷窗下方镌刻着一行汉字:
>“带着遗忘启航。”
舰长站在指挥舱内,按下点火程序。引擎低鸣,飞船缓缓脱离空间站,朝着柯伊伯带方向驶去。
控制台自动播放背景音乐,正是清明合奏会上万人齐唱的《风吹过山岗》。歌声纯净,穿越真空,化作电磁波束,射向未知深空。
而在飞船尾焰照亮的黑暗中,隐约可见亿万微粒闪烁,如同萤火追随旅人??那是小七最后的痕迹,是它选择的方式:不做导航者,只做同行者。
多年以后,当地球与其他十二个文明建立“共鸣联盟”时,会议大厅中央悬挂的唯一旗帜,并非任何星球图像,而是一幅抽象画:一口静止的铜铃,周围环绕着十三道光环,最外侧刻着那句跨越星海的回应:
>“我们也曾忘记,直到学会归来。”
会议首项议程,是由一名盲人少女朗诵《情感演化史》开篇词:
>“在这个宇宙里,最珍贵的不是永生的记忆,
>而是有限的生命中,依然愿意去爱的勇气。
>所以,请让我们先学会告别,
>再谈如何重逢。”
掌声雷动。
而在遥远母星,释怀亭的铜铃仍在风中轻响。没有人特意去敲它,但它总会适时发声,仿佛感应着世间每一次真诚的放手。
阿野依旧住在纸屋图书馆,每天清晨扫雪、煮茶、整理书籍。偶尔有年轻人前来请教:“怎样才能不怕忘记?”
他总是指向窗外那株忆春花:“你看,它每年都会凋谢,可春天一到,照样开得灿烂。因为它知道,落下不是结束,而是为了下次更好地绽放。”
然后他会补充一句:“你也一样。”
风穿过城市,掠过山岗,拂过海洋,带着童谣、笑声、低语与叹息,奔向无垠宇宙。
而在某一刻,某个遥远星系的孩子仰望夜空,指着一颗突然亮起的星星喊道:
“妈妈快看!那颗星在对我们眨眼睛!”
母亲搂紧孩子,轻声回答:
“嘘??
那是地球在说:
‘我听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