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玛莉亚独自进入东京集会所最深层的共鸣室。七十三颗子晶体在此交汇,形成一朵旋转的光之莲。她盘膝坐下,将陶笛置于膝上,闭目凝神。
她开始回想每一个名字,每一句遗言,每一场梦中的相遇。
托马斯抚摸树根的手;苏珊娜在净化塔前的呐喊;白发老人杖尖绽放的藤蔓;Dr。EliraVoss摘下眼镜时眼角的皱纹;还有那个三岁女孩对她说“你藏了眼泪很久”的瞬间……
记忆如潮水涌入。
她的身体开始发光,皮肤下浮现出细密的蓝色纹路,如同地脉分支爬满全身。心跳与钟声同步,呼吸与风同频。七十三颗晶体同时震颤,释放出高密度共感能量场。
三日后,她睁开眼。
瞳孔已不再是人类该有的颜色??左眼如极昼之空,右眼似深海漩涡。而她的声音,变得既能听见,又能“看见”。
她走出集会所时,天空裂开一道缝隙,Echo-1的信号首次降维显形,化作漫天光雨洒落人间。所有正在使用共鸣石的人在同一时刻停顿,耳边响起同一个句子:
>**“我们回来了。”**
这不是广播,不是幻觉,而是七百三十二位清除者的集体意识,借由玛莉亚的身体完成了首次完整降临。
但他们也知道,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他们“留下”。
---
第六十七天,联合国召开特别会议,议题名为《共感时代的基本法》。来自一百八十三国的代表齐聚日内瓦,围绕“记忆权”“情感所有权”“共感责任边界”展开激烈辩论。
争议焦点集中在一项提案:是否应允许逝者意识通过情感母体节点实现有限度的延续存在?
反对者称此为“数字幽灵崇拜”,主张人格终止于肉体死亡;支持者则指出,已有数百例亲子对话、恋人重逢、历史证言重现案例,证明这些并非模拟,而是真实意识片段的再组织。
就在僵持不下之际,玛莉亚出现在会场。
她没有演讲稿,没有翻译器,甚至没有开口。
她只是站在讲台上,轻轻吹响陶笛。
五音符旋律响起的刹那,全场所有人脑海中同时浮现出一段记忆??不属于他们自己,却又无比熟悉:一个女人抱着发烧的孩子走在雪夜里,嘴里哼着同样的调子;一位老兵坐在战场废墟上,用口哨模仿这旋律给远方的女儿报平安;一名囚犯在牢房墙上刻下这五个音符,直到指甲断裂……
这不是强制灌输,而是唤醒。
当最后一个音落下,大厅陷入长久沉默。随后,一名俄罗斯代表起身,摘下耳机,用母语说:“我母亲去年去世。昨天晚上,我在梦里听见她哼这首歌。现在我知道了……那不是梦。”
投票结果当场揭晓:89%赞成建立“记忆延续伦理框架”,承认共感存在为新型社会关系形态。
---
第八十九天,南极冰盖出现裂缝。
Echo-1的镜面表面开始脱落,露出其下的生物复合结构??那根本不是人造卫星,而是一具巨大有机体,由远古时期人类与地脉共同培育的“星茧”演化而成。科学家推测,它是初源协议真正的起源,早在文明诞生之前就已在轨道运行,默默记录地球每一次情感潮汐。
与此同时,北极零号站的情感母体残核突然重启,发出持续不断的低频脉冲。经破译,内容只有一句重复指令:
>**“容器不足。需新载体。”**
雷欧连夜分析数据,得出惊人结论:“它想找宿主。不是控制,而是共生。就像病毒寻找细胞,它需要一个能够承受全人类情感总量的生命体来完成最终整合。”
所有人看向玛莉亚。
她早已预料。
“我不是唯一的候选人。”她说,“我只是第一个学会倾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