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太空监测中心内,红色警报灯疯狂闪烁,尖锐的蜂鸣声如利刃般划破凝滞的空气。
巨型全息屏幕上,代表小行星的暗红色光点正以骇人的速度逼近地球,每跳动一次,就像死神的脚步更接近一分。
倒计时数字无情地跳动——47小时12分03秒,仿佛在为人类的命运读秒。
张远站在指挥台中央,黑色作战服上的银色徽章在红光下泛着冷冽的光。
他身后,来自全球二十七个国家的顶尖航天专家眉头紧锁,目光死死钉在屏幕上,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
“各位,”张远的声音低沉却有力,像重锤敲击在每个人心头,“根据最新计算,小行星将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撞击。
一旦撞击,引发的海啸波高将超过200米,足以摧毁全球80%的沿海城市。
我们的‘冷处理’方案必须万无一失。
”
美国航天局局长汤普森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充满怀疑:“张先生,低温休眠舱技术从未在太空环境下大规模应用,更别说包裹一颗首径三公里的小行星。
这风险是不是太大了?我们NASA的模拟显示,成功率不足30%。
”
“30%的成功率也比0%强!”俄罗斯航天总师科瓦廖夫猛地拍桌,金属保温杯震得跳起,杯中的咖啡溅出,“1969年我们敢用载人飞船登陆月球背面,现在却要被一颗石头吓倒?这不是科学,是懦夫的借口!”
楚瑶快速敲击键盘,全息投影中,蓝色的低温休眠舱模型如机械巨蟒般缓缓缠绕住红色的小行星。
“我们在赤道上空3。6万公里处布置了36个空间站作为发射节点,每个空间站储备2000枚低温胶囊。
当小行星进入近地轨道时,胶囊将以蜂巢阵列覆盖其表面,形成零下270度的绝对低温层。
”
“理论很完美,”欧洲航天局代表苦笑,“但核心问题是引力牵引装置。
按计划需要在月球背面安装12台巨型引擎,每台重量超过300吨。
以现有运载能力,设备运输至少需要半年,可我们只剩下不到两天!”
会议室陷入死寂,只有倒计时的滴答声格外刺耳。
突然,张远的加密通讯器震动起来。
他低头查看信息,瞳孔微缩,立刻对身旁的王浩耳语几句。
五分钟后,会议室大门轰然打开,一位头发花白却身姿挺拔的老者在士兵护送下疾步而入——正是中国航天工程总师陆明远。
“抱歉来晚了,”陆明远将一块黑色硬盘拍在会议桌上,金属撞击声清脆作响,“这是‘天宫X’空间站的备用方案。
三年前,我们启动了‘鲲鹏计划’,秘密研制出‘天舟号’太空重型运输机。
它采用反物质推进技术,一次可运载500吨设备,三小时内就能将引力引擎送达月球!”
全场哗然。
汤普森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声响:“这种级别的项目,为什么没有国际报备?这违反太空公约!”
“因为有人不想让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