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粉丝自发组织“赤足日”活动,号召人们在特定日期脱下象征身份的服饰元素,以素颜示人。
然而,风波也随之而来。
某保守教育团体发表声明,指责作品“过度聚焦女性身体局部”,涉嫌“软性色情引导”。校方收到匿名投诉信,要求彻查春奈擅自使用体育馆一事,并质疑“课外艺术实践项目”的正当性。
压力迅速传导至编辑部。
主审editors打来电话:“坂本老师,舆论正在发酵。我们必须考虑是否删减《无袜之夜》片段,至少模糊处理脚部特写。”
坂本健握着话筒,久久未语。
挂断电话后,他翻开速写本,在最新一页写下:
【他们怕的不是裸露的脚,而是裸露的情感。
他们惧的不是镜头,而是有人敢于坦白地活着。】
当晚,他收到一条私信,来自那位曾在黑板留言的高二女生:
【老师,我今天穿了一双淡蓝色短袜去上学。同桌问我是不是疯了,我说:“我在练习勇敢。”谢谢你让我知道,就算没人懂,我也值得被认真对待。】
他回复了一个樱花表情,然后拨通春奈的电话:
“我不删。”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春奈在另一端笑,“我已经准备好反击方案了。”
次日清晨,一则名为《致批评者的一封公开信》的文章出现在官方博客首页,署名三人:
【我们理解担忧。但我们必须说明:
美绪脱下的从来不是袜子,而是长久以来强加于女性角色的标签??性感、服从、取悦。
她赤足站立的地方,不是舞台,而是自我认同的起点。
若这被视为冒犯,那我们宁愿继续冒犯下去。
因为我们相信,艺术的意义不在迎合,而在唤醒。
愿每一位观看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脱袜时刻”。】
文章末尾附上一张照片:
三个人并肩坐在天文台台阶上,坂本健拿着画板,春奈举着对讲机,美绪赤脚踩在晨光里,手中捧着那三双曾象征一切的袜子,轻轻放在地上。
配文只有八个字:
**“放下符号,拥抱真人。”**
风暴非但未平息,反而演变为一场文化现象。
大学举办专题研讨会,《袜子作为叙事载体的可能性》成为论文题目;
美术馆策划“微观美学展”,展出《柴刀流》手稿与观众投稿的日常摄影对比;
甚至连国际动漫节都增设“细节奖”,表彰“那些藏在分镜角落的灵魂”。
而在这片喧嚣中心,三人却异常平静。
某日傍晚,他们再次聚在坂本健家中,桌上摆着刚出炉的单行本样书。第十二话末页正是《无袜之夜》的最终画面:美绪坐在废墟中,双脚裸露,双手环膝,脸上没有悲伤也没有喜悦,只有一种历经千帆后的宁静。背景是漫天星辰,仿佛宇宙也在为她的坦诚屏息。
“你觉得……未来还会有人记得‘柴刀流’吗?”美绪翻着书页,轻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