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桃花原来在妇联工作,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有偷穿女主人衣服鞋袜的,还有和男主人搅和上的,还有偷家里财产的……,总之,各种各样奇葩的人都能遇见。不过也不乏好保姆,只是这样的人,雇主一遇到就舍不得放走,恨不得她留在家里,一人伺候三代。
她有时间,也会看人,正好可以慢慢挑选。
“姐,那这事儿就麻烦你了。”董杏花早就想找个保姆照顾家里,只是她没空去找人。家里两个小孩,一个高三生,一个还是小学生,要是找的人不好,她反而更操心。这一拖,就让两个孩子吃了两年食堂。
1993年,年假只有三天,初三国企还有事业单位就上班了。
不过私人工厂开工晚,很多商铺店门也没有开门,陆陆续续到了初七初八,才有店铺开业,返城务工人员也慢慢多了起来。
夫妻俩连着跑了好几天扈城就业市场,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保姆。
也找了几个人回来试工,却是各有各的毛病。
有的不会做饭,炒菜舍不得放油放盐。董桃花说,人家还不高兴,说谁家不是这样做菜的?
放那么多油和盐,败家娘儿们才会做的事。
还有的走了另一个极端,重油重盐,一盘菜半盘油,吃不了两口就腻了。董桃花说了,人家点头应得好好的,回过头又端出一盘黑乎乎的菜。
还有的会做饭,但是卫生不过关。试菜的时候喜欢用勺子舀汤喝,试完的菜汤又直接倒回锅里,看得人反胃。
董桃花自己都难以接受,更别说徐荷叶了。他们是花钱找保姆来照顾自家起居的,不是花钱来吃人家口水的。
连着几天无功而返,董桃花不由得有些气馁,这找个合心意的保姆怎么就这么难?
最后是何知君知道他们家想找保姆,推荐了两个人过来。
两人原来也是做保姆的,做饭手艺不错,也了解一些做保姆的避讳。
当然,她们是扈城本地人,原来服务的也一直是扈城本地的雇主,做的饭菜都是甜口的,很适合董杏花家的口味,和董桃花家倒是有点水土不服。
好在保姆的学习能力强,在董桃花和她强调了家里人的口味后,她便做了调整。除了扈城本帮菜外,还买了本菜谱学着做赣省那边的特色菜。
刚开始手艺自然比不上董桃花,但人家有这个学习的态度,董桃花觉得不能太苛责。慢慢地,保姆也越做越好了。
董桃花很高兴,有了保姆,家里一日三餐都有人管,卫生也有人打扫。从家务活中脱身后,董桃花立刻找了一家夜校报名学习会计知识。
学了一个月,觉得自己进度有些慢的董桃花,还找了个老师白天一对一辅导。
就在这种认真劲儿下,徐荷叶高考时,董桃花已经考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以及初级会计师证,如果不是报考中级会计师证需要从业经验,徐荷叶觉得她妈可能会一口气把会计证全都考到手。
第182章高考
1993年7月7日,高考。
早上简单吃了碗荷包蛋青菜面,夫妻俩一起送女儿去考场。为了取个好兆头,董桃花还专门买了件旗袍穿,取义旗开得胜。
到了考场门口,董桃花忍不住又问:“准考证、身份证还有文具笔什么的都带了吧?”
“带了。”徐荷叶点了点头,拍了拍背包,“妈,放心吧,我都检查过了。”而且还是好几遍。
昨晚上临睡前看了一遍,早上起床看一遍,吃完早饭出门前看了一遍,出租车上看了一遍,这么多遍检查下来,要是有问题早就发现了。
“那就好。”董桃花点了点头,“进去吧。”
徐辉也忍不住叮嘱:“荷叶,考试开始别急着动笔,先从头到尾大致看一遍卷子,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从头开始做起,碰到不会的或者不确定的不要纠结,填个答案略过去,等全部答完,有时间再回来好好想想。”
这些都是他这么多年教学的经验之谈。
徐辉带了十几年学生,三年一届,那么多学生参加高考,有遇到过平时不显高考超常发挥的黑马,也遇到过平时成绩很好,高考却爆冷的学生。
事后复盘很轻易就能发现后面这些学生之所以没有表现出平时该有的水平,就是因为心态不行。
考试途中一旦遇到自己不会的,或者卡壳的,心就慌了,在这道题上死磕不放,磕到最后心态崩了,时间也没了,于是那些原本能做到拿分的也没做出来。
所以后来,每次带高三生,送他们进考场前,徐辉都会再三强调这一点,让大家放平心态。碰到难题也不要怕,略过去先把会做的分拿到手。
如今到了自己女儿,徐辉依然是这些叮嘱。
徐荷叶点了点头:“爸,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过了安检,徐荷叶回过头,却见父母还站在烈阳下,定定地看着这边,她摆了摆手,大声地喊:“爸,妈,你们回去吧,别在这儿站着了,太晒了,容易中暑。”
董桃花也对着她挥手:“放心吧,等你进考场了,我们再回去。”
“好。”徐荷叶点了点头,转身走向考场。进了教室,她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将各种证件摆到桌面上,过了一会儿,有监考老师下来检查学生们的考试证件。
又过了一会儿,考试铃声响起,巡考老师送来了一份厚厚的土黄色的密封文件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