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分科后,班级的格局并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同学依旧留在了熟悉的高一一班,陈澍也依旧是班长。
此后的日子仿佛按下了重复键,在堆叠的试卷和永无止境的刷题中悄然滑行。
下午放学到晚自习之间的那段空隙,是教室里难得的松弛时光。
掌管多媒体电脑的同学会随机播放当下的流行歌曲。
2014年,孙燕姿的《尚好的青春》如同一阵温柔的风,吹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也毫无预兆地闯入了云荼紧绷的世界。
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在教室里流淌,正埋首于题海的云荼,笔尖总会微微一顿。
“尚好的青春都是你,再遥远都跟随你……”
歌词像淅淅沥沥的雨点,轻轻地落在了她的心上。
她有时会出神地想,青春的确美好,因为它充满了未知和可能,像窗外那片被夕阳染成金红的天空。
但青春又何其不易,这其中的彷徨、自卑与暗涌的酸涩,只有自己知晓。
那么,她的“尚好的青春”,又具体是谁呢?
每到此时,她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像被无形磁石吸引般,飘向讲台方向。
为了维持晚自习纪律,陈澍常常会坐在讲台旁的位置上自习。
有时,就在她抬眼的瞬间,会猝不及防地撞上他的视线。
他似乎也在那一刻,恰好望向她这边。
那一刻,云荼的心跳完全乱了套。就像有人突然在她心口用力捏了一把,让她瞬间窒息,紧接着心脏又像擂鼓一样咚咚咚地狂跳起来。
她根本不敢和陈澍对视,只能慌慌张张地低下头,假装专心看书,其实整张脸都烧得发烫。耳朵里嗡嗡作响,什么都听不见,满脑子只剩下一个再清楚不过的答案:
对,是你,陈澍。尚好的青春都是你。
这份秘而不宣的心事,成了支撑她度过无数个疲惫日夜的微光。
她更加拼命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似乎也是为了能离他的世界更近一点点,哪怕只是名字在成绩单上与他靠得近一些。
日子在笔尖的沙沙声中飞逝,转眼便来到了硝烟弥漫的高三。
黑板上倒计时的数字一天天变小,空气中的紧张感几乎要侵入骨髓。
为了激励大家,班主任让每个同学在心愿卡上写下自己的梦想大学,张贴在教室后方的梦想墙上。
云荼几乎没有犹豫,提笔写下了“京市师范大学”。
原因简单而现实:她的父母常年在京市打工。尽管关系疏离,但那毕竟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她内心深处依然渴望着团聚,渴望能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2016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只是平凡的一年,但对于云荼而言,却发生了足以颠覆她一生轨迹的事情。
高考终于在一片焦灼和期待中结束。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天空湛蓝,阳光刺眼,云荼感觉像是打完了人生中第一场硬仗。
她深吸一口气,手指在口袋里反复摩挲着一封叠得整整齐齐的信。
那是她斟酌了无数个夜晚才写下的心事,载着一个少女所有的勇气和卑微的爱慕。
她打算在今天,将这个秘密,交给那个照亮她昏暗青春的少年。
她回到班里,在熟悉的教室门口,却看到了让她血液瞬间冰凉的一幕。
班里最漂亮的文娱委员江泠月,正抱着一束盛开的向日葵,笑靥如花地站在陈澍面前。
周围围着一群看热闹的同学,起哄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班长,收下吧!”
“金童玉女,在一起!”
陈澍站在那里,神情有些无奈,但嘴角似乎也噙着一丝礼貌的笑意。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画面美好得像偶像剧的结局。
云荼的脚步钉在原地,口袋里的信纸仿佛变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