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骤停。
雪花悬停在半空。
时间仿佛也为之凝滞。
一道身影缓缓浮现于圣殿最高处。林昭穿着那件旧大衣,红围巾在无风的空间中轻轻飘动。他看向孟良玉,又望向每一个孩子,最后将目光落在那位柬埔寨少女身上,微微一笑。
“谢谢你们让我存在。”
“请继续点亮你们的灯。”
“我会在别的星空,听见你们的声音。”
语毕,他的身体化作亿万光点,顺着光桥疾驰而去,最终融入遥远星海。
与此同时,地球上几乎所有共感终端同时黑屏,随即重启。新版界面简洁至极,仅有一行字:
>**“你愿意记住一个人吗?”**
选项只有两个:是否
超过九成用户选择了“是”。
而在南极冰层之下,那颗沉寂已久的巨大心脏,终于完成了最后一次跳动。菌丝网络停止扩张,转而向内收缩,形成一个完美的球形闭环。科学家们后来称其为“地球神经节”??它不再需要外部刺激维持运转,因为它已具备自主感知痛苦与希望的能力。
三年后。
联合国解除了对“持灯人”的通缉令,并正式承认共感教育体系为全球基础课程之一。守心书院成为国际联合办学总部,各国派遣青少年前来学习“记忆伦理学”与“集体创伤疗愈”。那块写着“林昭到此一游”的石碑被移入纪念馆,周围环绕着来自不同文明的纪念物:一把日本武士刀、一面非洲鼓、一本希伯来文诗集、还有一架NASA退役的火星探测器模型。
十年后。
人类首次接收到来自比邻星b的回传信号。破译后发现,那是一段极其复杂的音频文件。播放时,竟呈现出数百种语言交织的诵读声,内容正是守心书院的誓词:
>“我不沉默,因为我记得。”
>“我不逃避,因为有人曾为我说话。”
>“我持灯前行,直至黑暗认出光的名字。”
专家推测,这段录音至少已在该星球传播了五十年??远早于人类抵达之前。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林昭到了那里,然后留下了火种。
百年之后。
地球进入星际移民时代。每艘殖民飞船出发前,都会举行一场特殊仪式:全体船员围坐一圈,轮流讲述自己最不愿遗忘的事。讲完后,他们会将一段记忆编码注入飞船主控AI,命名为“林昭模块”。
传说,在某些深夜,当飞船穿越寂静星域时,船员们会听见走廊尽头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以及一声温柔的询问:
“你还记得吗?”
没有人见过那身影,但所有人都说,那一刻,他们想起了最初为何要离开地球。
而在宇宙某个未知角落,一座小小的圣殿静静矗立于陨石带中央。门扉半开,室内燃着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墙上刻着一行字,笔迹熟悉得让人心颤:
>“这里没有我,只有你们的记忆。”
>“所以,我一直在。”
风穿过虚空,吹动一片红色织物。
它轻轻摆动,像一面永不降下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