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人必须具备三种特质:极致的共感能力、不惧孤独的勇气,以及??最重要的一点??愿意为陌生人流泪的心。”
>
>“我相信,这个人就在你身边,也许你早已认识。”
>
>“而你要做的,不是培养她,而是唤醒她。”
>
>“因为真正的光源,从来不需要被点燃。她们只是需要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光芒。”
视频结束,房间陷入沉默。
唐小雅坐在黑暗中良久,直到手机震动。一条匿名短信跳出来:
>**“你在找的答案,不在数据库里。”**
>
>**“来深圳南山,旧儿童福利院旧址。B栋三楼,307房。”**
>
>**“带上你的笔。”**
她抬头看向墙上的挂钟,指针指向下午五点零七分。夕阳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划出一道金色的线,恰好指向出口方向。
当晚,她入住南山附近酒店。次日清晨步行前往目的地。昔日的福利院早已改建为社区文化中心,唯独B栋因产权纠纷保留原貌,外墙爬满藤蔓,像一座被遗忘的纪念碑。
推开307教室的门,灰尘在阳光中飞舞。黑板上残留着模糊的粉笔字:“今天,老师教我们画太阳。”讲台上放着一本破旧的图画册,封面写着《我想有个家》,署名:林晚。
翻开第一页,是一幅蜡笔画:一个小女孩牵着两个大人站在星空下,三人头顶漂浮着一颗发亮的心脏。配文写道:
>“妈妈说我听不见声音,但我知道星星会唱歌。昨晚,我梦见一位阿姨坐在钢琴前,弹的歌和我心里哼的一模一样。”
>
>“她说:‘你也是光的孩子。’”
唐小雅的手猛地一抖。
她认出来了??这孩子的画风,与星临终前在病房墙上涂鸦的风格几乎一致。更令人震惊的是,画纸右下角印着一行极小的编码:**KL-1001-07**。
正是“千灯计划”首批测试者的身份标识。
“你终于来了。”身后传来稚嫩的声音。
她转身,看见一个约莫十岁的盲眼女孩站在门口,手中握着一根白色导盲杖,脸上挂着清澈的笑容。
“我等这一天很久了。”女孩轻声说,“星哥哥告诉我,你会带我去看世界上最亮的灯。”
唐小雅蹲下身,握住她的手。那一瞬,一股温暖的能量自掌心涌入,直抵心脏。她的眼前闪过无数画面:未来的课堂、星际基站、新生的共感者联盟、跨越星河的摇篮曲……
她终于明白,“第1001盏灯”从来不是她自己。
而是她之后,千千万万个愿意为他人点亮希望的人。
“好,”她轻声答应,“我们一起去找那盏灯。”
窗外,一群萤火虫悄然飞入,围绕她们盘旋,组成两个字:
**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