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陷入沉默。
良久,男人掏出手机,拨通一个号码:“帮我约王曜见一面。就说……我想谈谈‘共建’的事。”
---
一个月后,杭州云栖大会分会场。
一场名为《从代码到信仰:中国操作系统的破局之路》的主题演讲正在进行。
王曜站在台上,身后大屏播放着一段视频:一位新疆牧民用和欣手机通过卫星通信发送家人照片;一名山区教师用离线版教学APP给孩子们上课;一群盲人用户依靠系统内置的语音导航独自出行……
“有人说我们做不成,因为我们没钱、没人、没生态。”王曜平静地说,“可我想说,我们有的东西,比这些更重要??我们有愿意熬夜修bug的年轻人,有敢于首发搭载的合作伙伴,有哪怕系统卡顿也选择留下的用户。”
台下掌声如雷。
“这三个月,我们收到了一万两千条反馈,修复了三百七十个bug,发布了二十三次系统更新。有人笑我们像救火队,可我觉得挺好??只要房子还在,火总会灭。”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接下来,我们将开放和欣系统的AIGC融合框架,支持本地化大模型运行。这意味着,未来的手机不仅能听懂你说话,还能记住你的习惯,在无网络环境下依然智能响应。”
台下哗然。
“我们还将联合夏为、魅族、龙芯、长江存储等企业,成立‘中国终端共生联盟’,共同制定硬件互通标准,打破品牌壁垒。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每一台中国制造的设备,都能真正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演讲结束时,全场起立鼓掌。
而在观众席最后一排,于城东默默举起手机,拍下了王曜转身离去的背影。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只有短短一句话:
>“曾经我以为商业就是竞争,现在才明白,有些事,必须一起做才有意义。”
---
当晚,王曜回到宿舍楼,已是凌晨。
走廊尽头,几个年轻工程师还在讨论驱动移植方案,看到他经过,齐声喊:“王老师好!”
他笑着点头,走进自己的房间。
桌上放着一封信,信封上写着:“致点燃火种的人”。
他拆开,里面是一张手绘插画:星空下,一群人举着火把前行,前方是巍峨群山。背面写着: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爸爸用了M9Pro,说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用‘国产大脑’的手机。他说,以前总觉得国家强大离自己很远,但现在,他觉得就在手里。我也想学计算机,将来加入你们。请不要放弃。”
王曜把信折好,放进抽屉最深处。
然后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写上:《和欣OS2。0路线图》。
窗外,东方既白。
他知道,这条路没有终点。
但他也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追随光芒,火种就不会熄灭。
没钱怎么当明星?
早就不重要了。
因为真正的明星,从来不是聚光灯下的那个名字。
而是那些在无人知晓的夜里,依然坚守在代码世界里,一笔一划写出未来的普通人。